最近有一个 @云蒙 提出的话题,就是 $中信银行(00998)$ 低估了这么多年,怎么看?中信银行我没有研究,所以,这篇文章,我想讨论的是,H股银行股很便宜吗?
股价=价值 * 情绪
H股银行股,主要是境外资金主导,因此,我们先看看境外的银行股
一、境外银行股的高光时刻
2007年以前,境外银行股有15年以上的不错表现。
我们知道的巴菲特买富国银行的故事:1990-2003年,富国银行平均ROE为16.77%,投资回报超10倍,复合收益率18.9%。此后,2005年,巴菲特大举增持富国银行,持股比例由3.3%升至5.7%;2006-2015年持续小幅增持。值得一提的是,巴菲特大举增持富国银行在2004-2007年期间,富国银行估值超过2倍PB时。
最近巴菲特卖了不少富国银行,但增持了美国银行。巴菲特手上的银行股,还非常多。
二、悲伤的日本欧洲银行
这些年,日本欧洲银行股表现不好,是因为长期极低利率,背后原因,是经济跪了。
三、中国银行股估值持续向下,但指数长期大幅跑赢沪深300
原因是,盈利实在太厉害了。
六七年前,我有一个判断,中国银行股的ROE会从20左右,慢慢过渡到10-12之间,但过渡期,还是很赚钱啊。而且即便ROE10左右,和中国的科创板创业板的公司也差不多啊。
四、银行股的未来
我一直强调一点,如果你认为中国经济会持续健康发展,从人均GDP1万美元到2万美元,能慢慢达到欧美日本20年前一半的收入水平。那么,银行股的未来就值得乐观。
五、股价低估,怎么看?
1、价格=价值*(情绪)。 以前提到过,巴菲特买的华盛顿邮报,市场2.5折在销售; 封闭式基金,当时股市1000点买入,跌到350点才会发生亏损。 外资持股的偏见,甚至情绪化,我记得,以前万科B股曾经2元在市场上卖。所以银行股的遭遇,也非多百年一遇的“特殊”了。类似的万科B的例子,H股中也有大把的例子。现在满街都是例子。
2、低估的时间可以很长,如果有外力推动,会短一些。比如巴菲特和格雷厄姆几次成功的操作,直接去公司董事会,要求分红;甚至把公司分拆了卖出。如果没有外力推动,公司可能会低估非常长的时间。而且,低估可能变得不再低估。同时,由于公司是一个“生命体”,它有可能变得糟糕。变糟糕的原因可能有:行业不行了;管理层长时间的不行;竞争变得剧烈了,甚至被降维打击了。。。
3、中国的银行,从总体来说,我个人认为,可以获得社会的平均回报 所有的银行,合理的平均估值,应该在1PB左右,甚至更高一点。 中国的金融股被低估,不是未来的盈利能力不行(基本面),而是西方对中国金融体系的不了解,(董宝珍的观点)没有控制权(我以前提到过,银行有一部分功能,是国家的出纳,有些不良,中央地方银行可能各承担三分之一的问题。),高杠杆而选择了回避。同时,银行的分化是必然的,所以,我不讨论我不关注的银行。
4、投资,我不加杠杆。 因为我不知道为如何低估,低估多久。 同时,小概率事件,还是存在的
作者:流水白菜
来源:雪球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风险提示: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,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,据此买卖,风险自负。——股票开户